為了貫徹“引導青年師生扎根中國大地,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的要求,結合財經類學科專業與調研目的,我們帶著用財經知識賦能鄉村的初心,來到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吳家村,深入鄉野田間開展“財經報國青年力行”2025年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踐研學和服務,為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強農惠農富民支持制度、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等方面提出有益分析和對策建議,開啟這場以專業之力助農興農的青耘鄉土之旅。
(禾下逐夢實踐團合照)
一、踏足鄉野聽田語,財經助力振興路
團隊全體成員抵達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吳家村。該村地處“世界黃金水稻帶”,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主產區。實踐團成員深入鄉村開展實地走訪,正式啟動以財經專業知識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工作。團隊首先與禾谷豐水稻種植合作社總經理完成對接,系統了解當地水稻種植產業的基礎情況,涵蓋水稻農田發展現狀、合作社所覆蓋的智能化機械服務應用范圍及灌溉系統運行機制等內容。據總經理介紹,合作社的水稻種植灌溉主要依托石頭門水庫的地表水,通過已建成的水渠網絡將水庫水源引入田間,以保障水稻各生長階段的水分供給需求。
(總經理向團隊講解當地水稻種植產業發展現狀 張家碩,韓旭,鮑怡睿攝)
二、對話鄉親探密碼,共謀鄉村新發展
團隊成員在合作社總經理的陪同下,前往溫室大棚開展實地調研學習,系統了解大棚作物栽培的核心原理,進一步拓寬了專業認知邊界。隨后,在總經理的組織協調下,團隊與村書記及合作社骨干成員進行了深度訪談。通過座談交流,實踐團不僅全面了解了合作社的發展歷程與水稻種植的關鍵技術經驗,更清晰認識到水稻種植作為精細化農業生產的典型代表,其生長質量與光照、溫度、濕度等環境要素的精準調控密切相關,而灌溉水源的穩定供應與科學調配,更是保障作物生長、提升產量品質的基礎性支撐條件。
(總經理帶領團隊成員參觀大棚 張家碩,張朕赫攝)
(團隊成員采訪合作社村書記王偉 李芷淇,梁妮攝)
三、躬身田壟觀智能,科技賦能農業興
在永吉縣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踐團成員現場觀察到,總經理正通過可視化大屏實時監測土壤溫度、環境濕度及蟲情動態等數據,以此精準研判水稻生長態勢。科技賦能不僅革新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更構建起全新的產銷信任體系——依托手機端“可視農業”系統,客戶可全程追蹤水稻從育苗插秧、生物防治到依托地表水實現自動化灌溉的全流程,各環節均實現透明化呈現,為農產品質量溯源與市場信任搭建了堅實橋梁。
(可視化大屏功能展示 李芷淇,李炳旭,趙竟琪攝)
四、財經智慧獻良策,共繪農產未來圖
實踐團成員充分發揮財經專業優勢,為合作社量身提供發展建議,助力其提升經濟效益與市場競爭力。在成本管控層面,團隊運用財務管理專業方法,系統分析合作社各項支出構成,精準識別可優化環節,為降本增效提供了量化參考;在市場拓展維度,結合市場營銷理論,建議突出當地依托優質地表水灌溉的核心優勢,制定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化銷售策略,有效拓寬了產品流通渠道。通過實踐,團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未來農業技術將朝著更智能、更精準、更高效的方向迭代升級,而財經知識作為重要支撐,正為農業現代化進程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團隊成員利用專業知識分析,為合作社提出營銷方案 李文閣,徐一丹,郭佳攝)
“財經報國青年力行”的信念指引團隊以此次青耘鄉土行之旅為新的征程起點,持續將財經專業智慧轉化為助農興農的實踐,以青春之力深耕鄉土大地,讓專業價值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充分彰顯。作為新時代財經青年,當始終牢記“國之大者”,以“青耘”之姿扎根基層,將金融思維、管理理念融入鄉村產業發展全鏈條,用數字工具激活鄉土經濟潛能,讓財經力量成為破解鄉村發展難題的關鍵支撐。唯有將個人理想與鄉土振興緊密相連,將專業所長與報國情懷深度融合,方能在青耘鄉土的實踐中踐行使命,讓青春在服務鄉村、奉獻國家的征程中綻放絢麗光彩,共同譜寫財經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新篇。 (通訊員:吉林財經大學 程實)
(團隊成員與合作社負責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