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民族工業脊梁,立志科技自立自強
第一天,實踐團師生首站走進一汽。先參觀歷史文化展館,了解其發展歷程與中國汽車工業成就;再進生產車間,觀察流水線,學習先進制造工藝,重點了解工業自動化與智能制造的應用。隨后,師生參與座談會,與企業人員交流行業趨勢、人才需求等,同學們積極提問。會后分組調研,圍繞新能源汽車影響等議題收集資料、采訪,奠定研究基礎。
此次赴中國一汽的實踐活動,讓隊員們走出課堂,走進現代化工業生產的火熱現場,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深刻感悟中國汽車工業的奮斗歷程與強國夢想,青春智慧在建設汽車強國的宏偉征程中綻放光彩。
圖1:實踐團師生在中國一汽合影留念
圖2:生產車間內部場景
圖3:工人在進行汽車組裝和檢查等工作
仰望星空逐夢蒼穹,航天精神礪志報國
第二天,實踐團師生走進長光衛星科技教育基地。先參觀衛星技術展廳,了解我國衛星技術發展歷程,體會航天工程“嚴慎細實”要求及精神傳承,還與科研人員交流衛星在民生領域的應用。隨后,師生聆聽航天科普講座,了解航天科技的戰略作用,感受航天人奮斗精神與紅色基因的聯系,激發愛國與探索精神,探討傳承紅色精神等話題。
長光衛星科技教育基地的實踐活動,讓隊員們走出課堂,走進航天科技探索的最前沿,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深刻感悟航天報國精神的時代偉力與紅色基因的薪火相傳,更在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碰撞中堅定了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
圖4:實踐團師生在長光衛星合影留念
實景演繹撼心靈,紅旗漫卷鑄忠魂
第三天,實踐團師生到蓮花島抗聯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觀了東北抗聯歷史陳列館,通過文物、照片等,學習抗聯十四年抗戰歷程,了解楊靖宇等英雄事跡,感悟其信念與氣節。
隨后觀看了大型沉浸式歷史情景劇《抗聯抗聯》,身臨其境感受抗聯戰士的斗爭歷程。演出尾聲齊唱國歌,仰望國旗,完成愛國主義精神升華仰望巨幅五星紅旗垂落,那奪目的中國紅仿佛凝聚著萬千英烈的熱血忠魂,將歷史的回響與時代的使命重重叩擊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升華。
圖5:實踐團參觀東北抗聯博物館
圖6:實踐團參觀抗聯文物
圖7:實踐團學習抗聯歷史
圖8:實踐團觀看歷史情景劇《抗聯抗聯》
追尋抗聯足跡:將軍像前銘忠烈
第四天,實踐團師生瞻仰楊靖宇將軍紀念地,聽宣講員講述其戰斗歷程與壯烈事跡,體悟先輩信仰與忠誠,堅定傳承紅色基因的信念。隨后探訪東北抗聯文化展示館,通過抗聯遺物了解英雄們的戰斗生活,每一件遺物都是一座無聲的精神豐碑,讓歷史的震撼直抵靈魂,使抗聯精神的偉大內涵變得可觸可感、刻骨銘心。
第五天,實踐團師生們在宣講員帶領下“重走抗聯路”,踏山路、訪密營遺址,體會戰士們在極端條件下的頑強斗爭,感悟信仰的力量。隨后進行實踐感悟交流與總結儀式。團隊成員結合三天來在陳列館、情景劇、將軍像前、遺物展館、抗聯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分享心得體會,交流思想收獲。在莊重的氛圍中,重溫“一定要守住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的諄諄囑托,將抗聯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明確新時代青年賡續紅色基因、矢志報國為民的責任與方向。此次蓮花島抗聯基地實踐,走進紅色圣地,感悟抗聯精神偉力。通過學史、體驗、瞻仰等,成員深化對民族氣節等的認知,經歷紅色洗禮與使命叩問。
圖9:實踐團訪密營遺址
圖10:實踐團師生重走抗聯路
圖11:實踐團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影留念
圖12:實踐團在抗日英雄楊靖宇像下合影留念
此次三下鄉實踐,從一汽看民族工業崛起,于長光衛星見科技自立自強,在抗聯遺址悟精神傳承。民族工業的脊梁與航天科技的突破,皆源于先輩的奮斗與信仰。作為新時代青年,應當傳承紅色基因,以青春之力鑄工業根基、攀科技高峰,在自立自強中圓強國之夢,讓奮斗之花綻放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
(王蕙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